——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食品行业垂直网站伴随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在催生一场零碳大变革,叠加物流包装产业的互联网化,整个行业期待一场自上而下有关碳中和路径的全面探索。这场由箱箱共用发起并主办的行业论坛,吸引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兼物流装备物流委员会主任马增荣、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左新宇、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熙军、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秘书长张华、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辉、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业务总监彭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这次会议,以及来自万华化学、博世、陶氏、阿克苏·诺贝尔、保龄宝、亨斯迈、亚什兰等全球知名企业代表和领导嘉宾参会。
首次提出零碳循环概念,与BSI联合颁布碳减排证书
本次论坛暨发布会以“聚力零碳”为主题,围绕碳中和政策下物流包装行业的低碳探索展开。伴随新国策,包装作为基础性产业从边缘走向中心,实现从“一次性”到“可循环”、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已经进入万亿赛道的包装或将可以和下一个新能源车市场比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物流装备委主任马增荣表示,包装在当今社会,在当前国内的发展面临着三个巨大的机遇,即市场机遇、高质量增长机遇、供应链事业机遇。互联网、智能化的基因,将会重塑包装行业,让国内包装行业和全球包装比较强的企业出现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会上,箱箱共用CEO廖清新发表了《聚力零碳循环新生态》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作为物流包装行业从业者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壁垒构建零碳新基建的相关内容。基于箱箱共用对行业近20年的洞察,廖清新提出了“零碳循环”概念,这也是碳中和背景下国内企业首次提出该概念。
早在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包装作为物流的七大要素之一,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作为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廖清新认为,当前企业正面临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齐头并进的挑战,包装作为供应链环节除仓储和物流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随着2020年市场规模步入万亿量级,机会与挑战并存。
“未来一定会出现零碳能源伙伴、零碳供应链伙伴、零碳技术伙伴。”活动现场,廖清新提出了“零碳循环伙伴”的品牌定位。“零碳循环伙伴”,由“零碳”、“循环”、“伙伴”三个维度组成,“伙伴”是核心。在与万华化学、博世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的合作达成高效循环之后,箱箱共用进一步挖掘数字化带来的全新价值——在线碳核算:借助其在线循环服务平台,测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
目前,箱箱共用与国际PAS 2060碳中和标准开发者BSI(英国标准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在温室气体核查、产品碳足迹、碳中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箱箱共用将联合BSI基于数据提供在线碳核算的成果,给用户提供通向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和解决方案。此举实现了“零碳循环伙伴”的标准化及体系化的定义,从行业内部向外彻底释放“包装即服务”概念,推动国内物流包装行业的运作迈上新的台阶。
在论坛暨发布会现场,箱箱共用联合BSI正式颁发全球首批循环服务减碳证书。BSI大中华区战略伙伴关系总监Paulo Lopes龙宝罗为万华化学、博世、保龄宝等企业颁发了2021循环服务碳减排认证声明,见证新时代下的绿色榜样力量。经BSI全面的审计,在2020年6月-2021年的7月间,万华化学、博世、保龄宝3家绿色先行企业因采用箱箱共用的包装循环服务,累计减排近7000吨,相当于2500辆1.6T燃油轿车的全年碳排放量。
基于循环包装数字化平台的在线减碳审计,对于物流包装行业和BSI而言都是一项创新。廖清新认为,“这种‘数字化平台服务商+专业第三方审计机构’联名的减碳报告将成为一种趋势。”
8年探索确立“1+2+N”企业战略,正式上线在线循环服务平台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从来不缺包装,但如何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如何实现从一次性到可循环的平稳过渡,是碳中和新背景下的新课题。箱箱共用洞察到包装和最终用户的关系,是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而不是买卖的关系,是持续循环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的关系。
箱箱共用的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实体制造阶段、以运营和服务能力为核心阶段、以数字化为核心能力阶段。从1.0到3.0,箱箱共用历经8年时间推动了包装行业从单一“容器”视角,扩展到了“包装+数据+服务”的全新三维视角,并基于此,确立了“1+2+N”的企业发展战略:
“1”包装循环的全网运营能力,包括了覆盖全国的前、中、后台循环运营管理体系和能力;“2”包装循环的在线数字化服务能力,具体包括,PaaS(Packaging as a Service包装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N”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无界的循环包装的解决方案能力,箱箱共用已经向散装液体、生鲜冷链、化学品、新能源汽车、邮政快递等八大行业提供包装的循环与共用服务。
本次发布会现场,箱箱共用正式上线“在线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的客户端。廖清新表示,“PaaS+SaaS”将驱动零碳循环新生态。将PaaS与传统SaaS结合,一方面,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用户通过软件管理提升了包装循环效率,从每年5次提升到8次,丢失率从传统的15%降低至2%以下;另一方面,更具有突破价值的是,用户的包装使用全程都将实现数字化:客户在线下单获取服务,实现循环全程数字化,下单和结算标准化、包装形态和组合标准化、执行全国统一价。以上均加快了循环服务普及,并提升了交易效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能给在线碳核算提供实时的全链路数据依据。伴随“1+2+N”战略启动和在线循环服务平台的上线,箱箱共用也正式完成了从场内包装循环管理SaaS到场外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的生态闭环。
在全新的在线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模式中,企业只需要承担包装服务的成本,这是中小企业希望的价值需求。企业可以根据柔性供应链管理及业务淡旺季需求,灵活在线服务下单。服务成本的降低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可循环包装服务,构建低碳供应链。
启动CCER方法学开发项目,共创零碳新经济
在零碳循环产业论坛的高峰对话环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总监彭峰表示:“零碳经济会带来两方面的机会。一是狭义的零碳经济会催生的领域,和碳相关的交易;二是CCER(自主减排),从目前全国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CCER(自主减排)应该是非常必要的手段。所以,我们预期在不远的将来,CCER(自主减排)会重新启动。”
站在减碳的时代风口,箱箱共用选择做包装行业的碳排放标准制定者,占位行业先行者地位。论坛暨发布会现场,箱箱共用签约合作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委员会、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2家权威碳管理机构,正式启动可循环包装服务的CCER方法学的研究和开发。这将成为行业首个循环服务方法学标准,更是探索物流包装碳中和的全新路径。廖清新表示,未来CCER会在许多行业会成为热门的交易形态。
廖清新最后指出,“持续减碳40年是全球达成的一致认识,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技术突破、资本关注,更需要富有远见的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进的产业合作氛围。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和各界朋友一起,共同开创零碳循环新阶段,共同构建零碳循环新生态。”
“箱箱共用在我们投资的组合中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每一笔投资都要达到两个目标,既要有市场化的财务回报,同时也要有可量化、有公信力的环境回报。” 绿动资本首席运营官张国津在论坛强调,“零碳经济、碳中和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从企业来说,要想在这场马拉松胜出,第一个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二是不断创新的理念,从1.0到2.0、3.0到未来的4.0,箱箱共用本身的成长经历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碳中和被确认为“人类选择的未来”,箱箱共用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零碳循环不仅可以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兼顾了经济效益,是减碳时代背景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未来,箱箱共用将以数字化能力,激活物流包装行业,革新行业效率,推动智能包装在全社会的循环与共用,助力实现碳中和的大国承诺和担当;同时,将来自中国的循环智慧方案输送至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经济的共赢共享。